中俄嘉宾合影留念,同庆兔年元宵节。 田冰 摄
中国驻俄使馆领侨处主任赵峰致辞表示,旅俄华侨华人社团长期以来在促进华社建设、推进中俄友谊、促进祖(籍)国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借此机会对大家表示衷心感谢,希望大家再接再厉,一如既往支持使馆各项活动。希望在俄侨胞们充分发挥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,锐意进取,砥砺前行,共同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。
中国留俄学生表演唢呐独奏《胜利秧歌》。 田冰 摄中国留俄学生表演二胡独奏《八月桂花遍地开》。 田冰 摄莫斯科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王传宝表示,过去的一年里,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,莫斯科华联会举办承办了一系列活动,包括著名翻译家薛范作品晚会、“铭记历史,珍爱和平,促进中俄传统友谊”主题活动和中俄联谊活动等,顺利承办了2022年莫斯科赛区“水立方”杯中文歌曲比赛,取得了不俗成绩。在新的一年里,莫斯科华联会将围绕“交流、合作、发展、共赢”主题,不断提升服务水平、团队合作,努力发挥桥梁平台作用,积极投身到中俄友好事业中。
莫斯科醒狮表演团在晚会现场进行了舞狮表演。 田冰 摄晚会上,伴着密集热烈的鼓点,雌雄二狮首先惊艳登场,时而跳跃嬉戏,时而作揖祝福,既威武阳刚,又不失憨态可爱,充满迎春纳福的喜悦。
中俄太极拳爱好者表演“和太极八式”。 田冰 摄在俄罗斯《儿童好声音》选秀比赛中崭露头角的中国女孩许莫寒演唱中俄双语歌曲《快乐的风》。 田冰 摄在俄罗斯《儿童好声音》声乐选秀比赛中崭露头角的中国女孩许莫寒,以一首中俄双语歌曲《快乐的风》,带给现场嘉宾轻快、愉悦的享受。
中国留俄学生表演中国古典舞《行云令》。 田冰 摄柴可夫斯基少女合唱团、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合唱团,则带来合唱《叶甫盖尼·奥涅金》,以及俄罗斯民歌《哦,微风》《柏录施嘎-萨拉尼亚》,轻缓、抒情的演唱,柔曼飘逸的表演,让观众沉醉其间。
莫斯科华星舞蹈团表演舞蹈《青花瓷》。 田冰 摄莫斯科华星合唱团合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。唢呐演奏《胜利秧歌》、二胡独奏《八月桂花遍地开》、中俄太极拳爱好者表演的“和太极八式”、华星舞蹈团表演的舞蹈《青花瓷》,以及中国古典舞表演《行云令》等,赢得现场阵阵掌声。节目最后,一曲荡气回肠的合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引燃全场,台上台下共同抒发对祖(籍)国的深厚感情,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。(完)
科技是第一生产力****** 作者:吴善超 复兴号以时速420公里交会和重联运行,智能型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,都是世界首次;时速400公里可变轨距高速动车组下线,可实现跨国互联互通……中国高铁享誉世界,展现着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:“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人才是第一资源、创新是第一动力,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、人才强国战略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,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。”这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认识,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,为新征程上推进科技创新、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科技创新,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,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。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。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都改进了劳动工具,提高了劳动者素质,带来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、产业结构快速优化升级,给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大驱动力。当今时代,科技创新极大拓展人类认知的广度、深度、精度,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,也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,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变量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,立足当前、着眼长远,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,推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、人才强国战略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,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、整体性、格局性重大变化。“蛟龙”深潜、“嫦娥”揽月、“羲和”探日,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发挥积极作用,C919大型客机交付用户,载人航天创造多个“首次”……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,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、领跑阶段,中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、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。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跃升至2022年的第十一位,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2.2%提升到超过60%,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。 也要看到,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,仍有不少“卡脖子”难题亟待解决,迫切需要更好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关键作用。进入新发展阶段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,占领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制高点也更加需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,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。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,健全新型举国体制,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。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,塑造新引擎、培育新动能,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、组织、技术的界限,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”。适应新形势新任务,要大力增强科技创新协同性,促进科技第一生产力优化布局。要聚焦协同之“的”,提升系统集成效率、效益、效能;明晰协同之“责”,明确功能定位,推动创新各主体、诸要素互动互促互补;架设协同之“桥”,发挥科技群团、社会组织等桥梁纽带作用,拓展创新合作网络。促进跨界协同,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,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。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,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,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。(吴善超)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